招募不是填空題,而是企業的攻防戰:CEO 如何佈局下一步?


當公司成長進入一個關卡,很多CEO會開始問:

「我們是不是該多找人了?」
「最近好像招不到合適的人,是不是 HR 不夠積極?」
「明明面試很多人,為什麼還是沒人留下來?」

這些問題的背後,往往不是找人慢,而是我們的找人方式不對


【老問題新視角】你缺的不是人,是「對的人」


絕大多數的企業,都在「出了問題」才開始招人。離職才補、缺手才發文、PM 被操到爆才臨時開職缺。

這就像戰場上,子彈沒了才去後面領,結果不是補得慢、而是被打得更慘。

真正聰明的企業,是在還沒開戰前,就準備好對的人。

而這樣的做法,有一個名字:策略性招募(Strategic Hiring)

【CEO的觀點轉換】招募不是HR的事,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

你以為你在找一個「行銷專員」,但其實你需要的是「能拉動品牌成長的夥伴」。
你以為你只是補一個「後端工程師」,但你真正需要的是「能撐起技術架構的人」。

所以,問題不是「找得到人」,而是你清不清楚自己要找什麼樣的價值

策略性招募的3個實戰重點(不是理論,是你明天就能開始的事)

1. 招募目標要和商業目標同步

先問自己三個問題:

  • 接下來半年,我們要打哪個市場?
  • 哪些部門會撐不起來?
  • 有沒有哪個角色,是目前團隊還沒補齊的關鍵能力?

然後再來決定:要不要招人、該招誰、什麼時間點要進場。

2. 別再只看履歷,看「問題解決能力」

履歷只是參考,但你真正想知道的,是這個人能不能解決你公司現在的痛。

「反推測試」
當你知道這個人未來三個月要解的關卡是什麼,你就能設計出真正能看出能力的試作題。

3. 把招募變成長期經營,而不是臨時救火

你不會在渴到快死的時候才想挖井。那為什麼總是缺人時才招人?

打造人才池(Talent Pool),不是大公司才做得到。
你可以從:

  • 每一次面試後主動追蹤有潛力但時機不對的人
  • 跟前員工維持關係,他們搞不好是未來的夥伴
  • 建立自己的職涯內容區(讓人主動投履歷給你)

「傳統招募 vs 策略性招募」快速對照表:

一張含有 文字, 螢幕擷取畫面, 字型, 數字 的圖片

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。

CEO的思維總結:你招的是人,還是競爭力?

招募不該只是HR的代辦清單。它是你作為領導人,對未來的承諾與選擇。

別等缺人再動手,把人才當成戰略,才是企業真正的超前部署。

相關文章

返回頂端